书名: 中医内科学 (第2版)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2nd edition) 作者: 彭勃 主编 ISBN: 978-7-117-08605-9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书: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汉英双语教材•供来华留学生用 Chinese-English Textbook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Chinese TCM Institutions 语言: 英汉双语 出版日期: 2007年9月 版次: 2 规格: 平装, 16开, 889千字 读者对象: 中医药院校师生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共10种,为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中医留学生的必修课程。教材根据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考试大纲和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编写,并突出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特色。各书前部分为中文,后部分为英文,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力求翻译精良,原汁原味,深入浅出。
编写说明
本教材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系列之一。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和阐述内科病证病因病机及其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也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本教材的编写根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编写要求,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而成。主要供来华学习中医专业的本科留学生、进修生使用,也适 用于世界各地的中医爱好者。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主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范围”、“中医内科疾病的特点”、“中医内科疾病辨治纲要”和“中医内科疾病常用辨治方法”等内容。各论重点选择介绍42个病种,每个病种均按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常用中成药、调护要点、小结和思考题八个部分分项论述。力求做到“概述”清楚准确;“病因病机”简明扼要;“诊断与鉴别诊断”简练实用;“辨证论治”中“辨证要点”、“病机概要”等提炼精确、提纲挈领;“调护要点”体现特色、突出重点。章末列“小结”和“思考题”,以出示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帮助和促进学生自学并加深理解与记忆。 由于留学生大都有一定的西医学基础,因此,本书在每个病的“概述”中归纳了常见的西医学病名,并于书末编撰了“西医学病名索引”和“方剂汇编”,以便在学习的过程中,中西医互相参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规律和特点。 教材的编写和翻译工作均由教材编译委员会分工完成,其中主编统审中文稿部分,主译统审英文稿部分。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导与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感谢! 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力图在充分体现中医内科学核心内容和知识点的同时,遵循留学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让留学生学得明白、学得实在。在翻译方面,力求做到“信、达、雅”,既要反映中医的本意,又要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编写中医汉英双语教材,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尽管我们在编译中作了很多 努力,但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编写和翻译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修订、改进和提高。 《中医内科学》编译委员会 2007年7月
前言
医药学以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效果,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随着世界范围的中医药热潮的涌动,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逐年增多:为了适应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提高来华学习中医药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领导部门的有关精,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研究决定拟启动“全国高等中医药浣校外国进修生教材(1997—1998年出版)”的修订工作。此项工作得到了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同时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全国各高等院校,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随即教材的修订纳入了“卫生部‘十一五’规划”,并组建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委员会。本套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仍然采取汉英两种文字语言的形式出版,即前部分为中文,后部分为中文的英文译文。教材的科目根据留学生教学的需要由原来的6种(《中医 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增补到10 种(增加了《中药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教材的编写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需要,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外国进修生教材(第一版)”为蓝本,参照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教学大纲,以及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考试大纲和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同时参考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五版、七版及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编写要求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限制)的基本原则,注重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力求做到理论系统、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临床实用。 本套教材的主编、主译经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申报、教材编审委员会根据有关条 件严格遴选、确定,最后经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审核、确认。教材编写实行主编、主译负责制,编写人员大多为多年从事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具有丰富留学生教学经验的著名专家、教授;英文译者大多为从事中医药专业英语教学研究和汉英双语教学的专家。每种教材的编写均经过编写会、统稿会、定稿会,英文部分均聘请外籍专家审核、修改,最后全套教材的英文稿件又进行子集中统稿、定稿,从而确保了本套教材的编写质量和英文的翻译质量。 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众多层面的跨文化沟通与传播问题,但愿我们这套教材能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福人类健康、促进中国与世界科学文化交流的伟大事业 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 汉英双语教材编审委员会 2007年7月
货号: 52.0024
|